2008年4月4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视点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
本报和武警台州边防支队共同祭奠解放一江山岛的先烈

  1955年1月18日,为了解放浙江沿海的岛屿,我军首次发动了海、陆、空三军协同作战的登陆战,出动绝对优势兵力攻打一江山岛。
  当日上午8时,战幕拉开,百弹齐发、炮火连天,岛上顿时火光四起、烈焰腾空、炸弹雷鸣,令敌军鬼哭狼嚎、魂飞胆破。仅历时两个多小时,我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一举攻下了一江山岛,胜利结束了战斗。
  如此势如破竹的恢弘气势,打得敌军措手不及,驻守大陈岛的敌军闻知我军大捷的消息后,纷纷丢盔弃甲逃命去了。我军以威武之师,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一江山岛周边的大陈岛等岛屿。一江山岛之战,彻底解放了浙江沿海的所有岛屿。
  在这场登陆战中,我军有454名官兵英勇捐躯。如今,他们都长眠在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里。
  
  祭奠:
  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
  3月31日下午,我们一行4人和台州边防支队二十几名战士一起,来到了位于椒江枫山北麓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。
  站在山下,我们远远望去就能看到矗立在陵园中的烈士纪念塔,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几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,整座纪念塔在郁郁葱葱的树木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庄严。
  我们抬着花圈,拾级而上,一级一级的台阶,承载着我们的崇敬之心和缅怀之情。
  一路往上,墓道两侧分别设有六尊三军将士与两尊民兵青铜铸像,他们个个都目光专注,手持武器,呈现着冲锋向前的姿势。
  在烈士纪念广场,矗立着“光照千秋”、“三军丰碑”、“和平昌盛”群雕等一系列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。
  我们向“三军丰碑”敬献了花圈,为先烈们默哀三分钟。当雄伟的国歌声响起时,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烈们“为了祖国,为了人民,冲啊……”的呐喊声,脑海中浮现出战士们冒着硝烟炮火、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场景。
  在山脚下的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里,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当时的战况:“当时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。班长吕有库的职责就是压制住敌人的火力,掩护艇上的战士抢滩。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,肠子都流出来了。为了坚守岗位,他脱掉自己的衣服包扎了一下伤口,继续战斗,直到牺牲时,他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……”
  
  将军诗,当年景
  当年,指挥我军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的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将军,在登上硝烟未尽的一江山岛时,感慨万千,即兴写就《沁园春·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》:
  东海风光,寥廓蓝天,滔滔碧浪。看骑鲸蹈海,风驰虎跃;雄鹰猎猎,雷掣龙翔。雄师易统,戎机难觅;陆海空直捣金汤,锐难当。望大陈列岛,火海汪洋。
  料得帅骇军慌,凭一纸空文岂能防。忆昔诺曼底,西西里岛,冲绳大战,何须鼓簧。固若磐石,陡崖峭壁,首战奏凯震八荒。英雄赞,似西湖竞渡,初试锋芒。
  
  战友情:
  为子女取名为“一江”
  每到清明时节,王登友总会提着花篮,来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,他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战友,尤其是在他身边倒下去的指导员。王老说:“我们缙云籍的战友建立了一江山岛战役研究会,定期举行活动,搜集资料,撰写回忆录,缅怀牺牲的战友……”
  同样,家住临海、离椒江有数十公里远的杨齐通老人,每逢解放一江山岛周年纪念日和清明节之际,也总是会来到烈士陵园祭奠战友。他退休后,经常会拿出搜集珍藏了数十年的资料,给中小学的孩子们讲一讲战斗故事和先烈的英勇事迹。他说,只要他身体还可以,就会一直这样讲下去。
  杨齐通老人说,对战友的这份感情、对烈士的缅怀纪念,会成为他一辈子的牵挂。我们了解到,在参加过一江山岛登陆战的官兵里,有不少人为自己的子女取名为“一江”。
  
  陵园简介:
 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,设立了不同的宣教主题:对中小学生,以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为主题开展教育;对党员干部,以“回顾历史,重温入党誓词,牢记党的宗旨”为主题进行党性教育;对普通群众,则以“缅怀革命烈士、英雄业绩永记心中”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
  据不完全统计,从陵园2005年扩建至今,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达60多万人次。
  这个红色景点近年来还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二炮革命传统教育基地、民政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国防大学教育基地等称号。